bet36365官网
· 欢迎您访问bet36365官网网站
 
首 页
政务公开
新政策发布
科技项目
工作动态
党务公开
科技合作
知识产权服务
科技旅游
调查征集
 
   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 政务公开» 规划计划
大兴区“十二五”时期科学技术发展规划
来源:大兴区科委 日期:2011-11-18

目   录
  一、回顾与评价 1
  (一)科技要素快速集聚,科技活动水平不断提升 1
  (二)创新引领产业快速发展,企业自主创新能力不断提升 2
  (三)科技服务体系逐渐完善,区域创新竞争力不断提升 3
  (四)科技成果加速转化,城乡建设和社会发展科技水平不断提升 5
  二、机遇与挑战 6
  (一)经济跨越式发展机遇期 6
  (二)城乡建设和社会发展水平全面提升机遇期 8
  (三)区域一体化进程深入发展机遇期 8
  (四)新一轮科技革命加速发展机遇期 9
  三、指导思想、原则与目标 9
  (一)指导思想 9
  (二)基本原则 10
  1.促进经济发展与城乡社会建设相结合 10
  2.促进产业快速增长与引领发展方式转变相结合 10
  3.集聚资源与开放创新相结合 10
  4.政府引导与市场机制相结合 10
  5.科技创新与体制机制创新相结合 11
  (三)发展目标 11
  1.科技事业实现跨越式发展,科技要素数量和质量明显提升 11
  2.初步建成全市科技创新与成果产业化先行区和核心引领区,科技引领和支撑产业高端化发展能力明显提升 12
  3.城乡建设和社会发展中科技应用水平大幅度提升,科技支撑城乡一体化和社会发展能力明显提升 12
  五、重点任务 12
  (一)提升十大产业创新能力,推进产业结构升级与经济发展方式转变 12
  1.重点提升四大优势产业创新能力 13
  2.加快培育和发展三大新兴产业 16
  3.积极引导三大支撑产业转型升级 18
  (二)实施八大重点科技工程,依靠科技进步引领经济社会发展 21
  1.产业创新"千百十"工程 21
  2.特色创新平台打造工程 22
  3.高端创新人才集聚工程 24
  4.知识产权战略推进工程 25
  5.科技金融体系创新工程 25
  6.社会发展科技惠民工程 27
  7.低碳绿色新区建设工程 28
  8.全民公众素养提升工程 29
  (三)加强四大科技体制机制创新,提升区域科技创新效率 30
  1.紧密对接中央和北京市科技资源 30
  2.全面推动科技创新区域开放合作 30
  3.深入推进新区科技行政资源整合 30
  4.大力提高科技创新管理服务水平 30
  五、保障措施 31
  (一)加强组织领导,统筹科技创新 31
  (二)加大科技投入,建立增长机制 31
  (三)落实财税政策,完善政策体系 32
  (四)完善体制制度,强化监测统计 32


  "十二五"时期是大兴区深入贯彻实践科学发展观,落实"人文北京、科技北京、绿色北京"发展战略,全面提升自主创新能力,高水平建设"战略产业新区、区域发展支点、创新驱动前沿、低碳绿色家园"和宜居宜业和谐新大兴,实现城乡一体化、高端化、国际化发展的战略机遇期。为全面部署"十二五"期间大兴区科技创新工作,发挥科技支撑和引领作用,推动大兴区国民经济社会实现跨越式发展,依据《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北京城市总体规划(2004年-2020年)》、《"科技北京"行动计划(2009-2012年)》、《"十二五"科技北京发展建设规划》、《建设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行动计划(2010-2012年)》和《大兴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编制本规划。
  一、回顾与评价
  "十一五"期间,新区科技事业稳步发展,科技投入和产出不断提高,企业自主创新能力持续增强,产业创新能力和竞争能力快速提升,区域创新体系日趋完善,科技对全区经济社会发展和城乡建设的支撑作用逐渐凸显。
  (一)科技要素快速集聚,科技活动水平不断提升
  科技投入不断提高。2006-2009年,大兴区全社会累计研发经费投入7.3亿元,年平均增速为10.2%;其中区级政府研究与开发投入达到1409万元,年均增速20%。科技人员总量持续增长,大兴区2009年科技活动人员总量达到16388人,比2005年增加了11623人,其中科学家与工程师人数为3164人,占科技人员的19.3%。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以下简称"开发区")各类专业技术人员已达46263名,其中有两院院士27名、博士806名、硕士9206名。"十一五"期间大兴区共组织、征集、申报、实施各类科技计划项目512项,其中国家级17项,市级171项,区级324项,争取市级以上科技经费20401万元。
  科技产出较快增长。大兴区2009年专利申请量达2195件,是2006年数量的2倍多,其中发明专利870件,实用新型985件,外观设计专利340件;获得专利授权1004件,其中发明专利125件,实用新型567件,外观设计专利312件。输出技术成果1104项,成交额29.9亿元;吸纳技术成果615项,成交金额6亿元。开发区专利申请量达3872件,其中发明专利占申请总量的比重达65%。
  (二)创新引领产业快速发展,企业自主创新能力不断提升
  "十一五"期间,新区经济稳步增长,科技促进作用明显。2009年新区GDP总量达到825亿元,年均增长13.3%,一、二、三产分别实现增加值15.24亿元、441.48亿元和367.98亿元。新区财政收入稳步增长,2009年实现财政收入221.79亿元,年均增长63.4%。经济结构进一步优化,三次产业结构由2006年的2.5%、63.5%和34%调整为2009年的1.8%、53.5%和44.7%。
  产业集聚效应进一步提升。大兴区生物医药和汽车制造产业集聚优势突出,区政府与市科委共建北京医疗器械产业园投入运营,"中关村科技园区大兴生物医药基地科技服务平台"等一批公共科技服务平台顺利建设,北京新能源汽车科技产业园落户采育汽车零部件基地。金融、商务服务等生产性服务业税收贡献增大,西红门商务区建设全面启动,生产性服务业大厦顺利开工,世界500强企业宜家签约入驻。文化创意产业发展势头良好,荣宝斋项目正式落户,星光影视园设立了"中国北京星光电视节目制作基地",高端媒体产业集聚效应进一步增强。开发区高技术产业集聚效应显著,成为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开发区截止到2009年累计入区企业3393家,其中高新技术企业229家,占全市的11%。
  都市型现代农业快速发展。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成效显现,优势主导产业呈规模化发展态势,全区设施农业总面积达到10万亩。努力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带动5.4万户农户增收致富。完成庞安路都市型现代农业产业带提升工程,建成御瓜园、老宋瓜园等一批观光园区,农业科技水平、农业产出效益稳步提升。启动了10个科技文化主题公园建设,通过品种引进、开发、新技术示范应用与推广、文化展示等措施,提升了农业产业的科技和文化内涵。开展了"科技助农工程"和"百名专家科技入户"活动;形成了区、镇、村、户多级农业科技培训网络。共组织培训20多次,参加培训人员3万余人次,有力地支持了都市型现代农业的发展。
  企业技术创新能力进一步增强。"十一五"期间,大兴区实施了"企业技术创新引导工程",建立区级企业科技研发中心和信息化建设试点44个,市级企业技术中心9个,市级专利试点企业40个,申报市级研发中心5个,开发新产品481项;输出技术成果5054项,成交额122.05亿元;吸纳成果3040项,成交额32.03亿元;完成技术合同登记169项,成交额32024万元。开发区有各类企业研发中心超过300家,北京市专利引擎重点企业165家;有67家高新技术企业主导、参与了行业标准和国家标准的制定工作。
  (三)科技服务体系逐渐完善,区域创新竞争力不断提升
  创新服务体系逐步形成。"十一五"期间,大兴区共建立区级孵化器5个,市级1个,国家级1个,全区孵化总面积已达12万平方米,在孵企业304家。到2009年底,大兴区建立服装、食品、印刷包装等产业技术联盟4家,成员单位超过25家,参与企业78家。开发区组建了产业公共服务平台、专利服务平台、科技创新数据服务平台、生物医药领域成果转化与承接平台等一大批公共服务平台;聚集了北京昭衍新药研究中心、中国电子技术标准化研究所、国家药物安全评价监测中心等八个获得国际、国内权威机构认证的检测和专业技术服务平台;建设了包括经开科创、汇龙森、北工大软件园、生物医药产业园等在内的一批专业孵化器;开发区龙头企业发起组建了中国生物技术外包服务联盟ABO、北京市重点产业知识产权联盟、抗体产学研联盟等一批产业创新联盟和云计算、诊断试剂、高技术服务业(钢铁行业)三大知识产权创新联盟。
  积极落实完善科技创新政策。大兴区启动了科学技术奖评审工作,截止2009年,已评选出70项大兴区科学技术奖;积极落实《大兴区促进经济发展若干政策》,为23个创新项目给与贴息资金支持,贴息本金12.7亿元,贴息总额1407万元;为66家企事业单位的305项专利进行了专利费减免审核和申请。开发区自2008年以来,围绕创新人才、技术标准、科技研发、专利技术成果转化、科技创新能力建设等方面,先后出台了《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鼓励高级人才入区的规定》、《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科技创新专项资金管理办法》、《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技术标准鼓励资金管理办法(试行)》等一系列创新政策,对企业创新的扶持能力不断增强,创新创业政策环境渐趋完善。
  院区合作取得新成果。大兴区充分依托首都丰富的科技资源,大力开展产学研合作,引进新品种、新技术达到400余项,每年开发新产品110余项。其中,与中国农业科学院达成了建设包括研究生院在内的10个综合研究试验基地的合作协议,实施合作项目20余项;与北京农科院开展了三轮深层合作;与中关村管委会签订了共建国家新媒体产业基地、榆垡高新技术产业基地合作协议;中关村大兴生物医药产业基地与中国医学科学院共建药物研究院;区内30余家企业分别与中国农大、航天工业总公司等100余家大专院校、科研院所建立了长期的合作关系。
  知识产权管理工作不断深入。2006年成立大兴区知识产权局和大兴区知识产权服务中心,建立了知识产权工作领导小组和工作网络。知识产权宣传力度不断加大,形成了良好的知识产权保护工作氛围。大力实施"首都知识产权百千对接工程",与北京交通银行共同开展"展业通"知识产权质押贷款服务,2007-2009年共有17家企业获得了贷款支持,授信额度1.3亿元,极大提高了企业科技创新的积极性。
  (四)科技成果加速转化,城乡建设和社会发展科技水平不断提升
  积极开展新能源的推广利用。大兴区2006年开始实施"亮起来、暖起来、循环起来"三大工程,到2008年底,安装太阳能路灯3000余盏,建设农村集中供气工程6处。2009年完成450户农村家庭户用沼气安装工程,农村太阳能公共浴室、沼气集中供气、秸秆气化扩建、地源热泵技术利用等项目得到有效推进。投资850万元,对大兴经济开发区金星路、东环路等地区进行了LED路灯改造,节能效果明显。
  加强了环境保护领域的科技工作。充分利用雨水资源,开展雨洪多功能调蓄利用研究。不断引进先进技术,重点加强开展大气和水体污染治理、垃圾和固体废弃物处理、噪声污染防治,环境质量明显提高。开发区凉水河景观营造中在种植各类绿色植物的同时,引入了节能环保的风力发电设备,使用雨洪利用技术打造湿地溪流。
  支持全区信息化建设,提升公共服务水平。支持"北京大兴信息网"建设,积极促进各种公用、专用网络与大兴区公用信息平台的互联互通,建成了区镇两级数据中心体系,建设了人口基础数据库、法人单位基础数据库、自然资源与空间地理数据库和宏观经济数据库等四大基础数据库,为实现跨行业、跨部门的互联互通和重要信息资源的开发共享和利用奠定了良好基础。组织了市科委重点示范项目"北京市大兴区立体可视化资源台帐管理平台",推动了大兴区电子政务高效发展。开发区用现代信息电子科技为经济社会发展提升服务效率,推动了"无限亦庄"工程建设。
  加强科普设施建设,不断拓展科普工作领域。"十一五"期间,大兴区认真落实《全民科学素养行动计划》,大力开展农村科普、社区科普、校园科普建设工作,推动了科普示范村、社区科普工作室建设;启动了北京市航天科普教育基地、安定青少年科普教育基地建设,清源街道兴华园社区、兴丰街道清城社区等五个社区被命名为北京市创新型科普社区,北京西瓜博物馆、北京野生动物园等五家科普基地被命名为市级科普基地;完成科普文化广场建设,建成了大型电子显示屏和科普画廊;成功开展了"科普之春"、"科技周"、"青少年科技节"、"科技下乡"、"创新型科普社区建设"等群众性活动。
  二、机遇与挑战
  "十二五"期间是大兴区超常规、高水平、跨越式发展时期。大兴区与北京技术经济开发区行政资源整合、南部高技术制造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集聚区建设、北京实施城南行动计划、首都新机场规划建设、京津冀经济区域合作发展进程加快等,都将使新区成为全市经济发展和世界城市建设的战略高地和焦点地区,面临经济跨越式发展、城乡建设和社会发展水平全面提升、区域一体化进程加速发展和新一轮科技革命进入快速发展期等难得的发展机遇,同时也为新区科技创新工作提出了巨大的挑战。
  (一)经济跨越式发展机遇期
  "十二五"期间,新区将建成北京南部高技术制造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集聚区,同时面临发展临空经济的巨大机遇,经济将实现超常规、高水平、跨越式发展。按照新区总体规划,与浦东新区、滨海新区等相比,新区土地资源相对较少,发展空间受限,必须实现经济发展方式转变,走创新驱动、高端发展之路,将科技进步和创新作为加快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支撑,大力促进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和传统优势产业改造升级。
  南部高技术制造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集聚区建设。在最新发展规划中,北京将依托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着力打造南北两个高新技术产业聚集区,形成南北二个增长极,用高新技术产业带动经济社会全面转型。其中,北部研发服务和高新技术产业聚集区以海淀区、昌平区南部平原地区为核心,南部高技术制造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集聚区则以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和大兴区为核心。为了推动这一战略的实施,市委市政府对大兴区和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进行了行政资源整合,以理顺管理体制,发挥两区资源协同优势。行政资源整合后的新区将成为北京现代制造业的重要基地和北京向中国特色世界城市迈进的重要支撑。
  北京市实施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战略。为加快建设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推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产业结构升级,赢得国际金融危机后新一轮发展的先机和主动权,市委市政府做出了发挥科技资源优势,促进科技成果产业化,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重要战略部署,设立了重大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投资专项资金,市级财政5年统筹安排300亿元,用于促进重大科技成果在京转化和产业化。新区"十二五"期间着力发展的新能源和新材料、航空航天、文化创意等均属于战略性新兴产业,将成为北京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重要基地。
  发展临空经济的机遇。首都新机场的规划建设将为大兴区带来一个全新的临空产业。临空产业将依托于大型机场特别是大型国际枢纽机场的吸引力和辐射力,在其周边地区发展出直接服务和依托于航空运输业的相关产业群。临空产业不仅自身具有良好的发展前景,而且会对周边地区产生技术、知识、信息等方面的"溢出"效应,带动周边地区高速路、轻轨、市政、住宅、服务业等基础设施建设,促使资本、技术等现代生产要素在机场周边汇集,吸引航空服务、高新技术、休闲旅游、先进制造业等产业集聚发展,将会使新区成为环渤海地区重要高端商务服务功能区,具有较强域外资金吸引力的开放型经济投资先导区。
  (二)城乡建设和社会发展水平全面提升机遇期
  "十二五"期间,新区将实现城乡建设和社会发展水平全面提升。"城南行动计划"投资中涉及大兴区的重大基础设施共22项,其中包括重大交通设施13项,环境精品工程4项,能源项目4项,这些项目的实施将极大改善大兴区基础设施,改善发展条件。《永定河绿色生态发展带综合规划》的实施将为新区现代生态农业和休闲旅游产业发展及生态环境改善提供重要的机遇,将带动周边旅游开发,实现生态效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有效结合。新航城的建设将极大地改善南部地区的基础设施和生态环境,加快城市化进程。
  随着经济和城市化的快速发展,必然会带来许多突出社会问题,要求各种社会服务水平也必须上一个新的台阶,以实现经济快速发展期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
  在这种背景下,新区城乡建设和社会发展必须走高端化和特色化之路,这要求必须发挥科技引领作用,加快相应的科技支撑体系建设,全面提升科技在城乡建设和社会发展中的应用水平。
  (三)区域一体化进程深入发展机遇期
  "十二五"期间将是环渤海经济圈、京津冀区域合作发展进程加速发展期。在北京市"两轴两带多中心"的城市总体规划中,做为"京南门户"的新区"联结一轴、横跨两带、关联多中心",是环渤海经济圈、京津冀区域发展的重要枢纽和支撑,是国家重大基础设施布局的重点地区,是北京最具潜力与活力的地区之一。
  京津冀区域发展是中国经济的"第三极",包括北京、天津两个直辖市和河北省的石家庄、秦皇岛、唐山、廊坊、保定、沧州、张家口、承德8地市。正在制定中的《京津冀都市圈区域规划》,新区具有"承上启下、连接两端"的区位优势,在这一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带上,将建设全国乃至世界一流的集高新技术研发、交易、推广和产业化于一体的高新技术产业集聚带,成为引领我国高新技术创新及产业化的核心地带。
  另外,河北省的环首都经济圈的建设也正式启动。环首都经济圈将在北京周边的十余个区县,建设高层次人才创业园区、科技成果孵化园区、新兴产业示范园区、现代物流园区,以新兴产业为主导的经济圈。北京市与河北省政府间就环首都经济圈建设的合作也进入实质性阶段,省、市级领导之间实现定期沟通联系,北京有关部门安排专门机构与河北对接。
  在区域一体化进程加速发展背景下,如何开始区域科技合作,是新区科技工作面临的一个新的挑战,同时也是新区科技工作实现跨越式发展的一个机遇。
  (四)新一轮科技革命加速发展机遇期
  当前,世界革命正在进入新一轮科技革命的加速发展的机遇期,物联网、云计算、新一代通信技术、新能源、新材料等新兴技术趋向成熟,这些技术的大规模商用必将带来新一轮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也为新区发挥后发优势,实现城乡建设和社会发展的跨越式发展提供了重要的机遇。新区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产业升级和城乡建设与社会发展水平的提升,必须充分利用新一轮科技革命的最新成果,发挥科技引领作用,走高端化和特色化之路。
  三、指导思想、原则与目标
  (一)指导思想
  全面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落实"人文北京、科技北京、绿色北京"发展战略,抓住机遇,瞄准"战略产业新区、区域发展支点、创新驱动前沿、低碳绿色家园"发展定位和"城乡一体化、高端化、国际化"发展道路,针对新区区域特征、经济社会发展和城乡建设需求,以全面提升区域自主创新能力与对经济社会和城乡建设可持续发展的支撑能力为主线,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加快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做大做强优势产业,构建南部特色区域创新体系,实现经济结构调整和增长发展方式转变,促进经济社会和城乡建设科学发展,推动南部高技术制造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聚集区建设,为宜居宜业和谐新大兴建设做出贡献。
  (二)基本原则
  1.促进经济发展与城乡社会建设相结合
  在重点推进经济增长和发展方式转变的同时,推进城乡建设和环境、资源、人口、卫生、安全等社会公共事业领域的科技进步,促进经济与城乡建设和社会发展的协调与全面发展。
  2.促进产业快速增长与引领发展方式转变相结合
  科技创新工作以提升新区优势产业创新能力和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为重点,推动产业快速和规模化发展,同时促进企业技术进步和产业升级,实现全区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产业结构升级。
  3.集聚资源与开放创新相结合
  强化利用首都丰富的科技资源,争取国家和北京重大科技专项和产业化项目落地新区。同时,扩大科技合作与交流,创新机制,深化京津冀区域内科技合作,开创开放创新新模式。
  4.政府引导与市场机制相结合
  加大政府科技工作力度,充分发挥政府在解决创新系统失效问题中引导作用的同时,注重发挥市场机制配置要素资源的基础性作用,创造科技要素在新区的集聚、转化和扩散的良好环境。
  5.科技创新与体制机制创新相结合
  科技创新有赖于机制的不断完善,机制创新是为了更好地保证科技创新。要在大力推进产业、城乡建设和社会发展领域科技创新的同时,注重消除各种体制障碍,以体制机制创新带动科技创新,提升科技创新活力。
  (三)发展目标
  到2015年,新区区域创新体系得到升级,科技体制更加完善,科技创新能力明显提升,科技对经济社会发展和城乡建设的支撑能力大幅提高,高技术制造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得到迅速发展,城乡建设和社会发展科技水平明显提高,成为北京创新型城市建设的核心区。
  1.科技事业实现跨越式发展,科技要素数量和质量明显提升
  以企业为主体、产学研结合的区域创新体系取得突破,实现以科技进步为核心的创新驱动发展模式,科技投入大幅上升,产出效率明显提升,科技基础条件日益完善,科技体制机制改革取得明显进展。
  ――科技投入大幅上升。区级科学技术支出逐步达到区级财政一般预算支出的1.3%,研究与开发经费每年递增20%,全社会研究与开发经费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6.0%,其中企业研究与开发经费支出占全社会研究与开发经费支出的比重超过55%。科技人才高度集聚,每万人口科技活动人员数达到220人,每万人口中科学家和工程师数超过100人。
  ――科技产出效率明显提高。全区万人专利申请数超过20件,其中发明专利申请数超过9件。企业新产品销售收入占销售收入的比重超过30%。
  ――科技基础条件日益完善。建成世界一流的科技成果转化基础设施,承接国家和北京市重大科技专项和产业化项目能力明显提高。
  ――科技体制机制改革取得明显进展。借助区域一体化进程加速和大兴区与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行政资源整合机遇,实现科技管理体制机制创新,对全区科技创新的保障能力明显提升。
  2.初步建成全市科技创新与成果产业化先行区和核心引领区,科技引领和支撑产业高端化发展能力明显提升
  推动高技术制造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突破和发展,加快生产性服务业、科技服务业和都市型产业发展,努力建成与中关村相呼应的北京南部科技创新与成果产业化先行区,培育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和国际竞争力的高技术企业,打造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本土跨国企业。
  3.城乡建设和社会发展中科技应用水平大幅度提升,科技支撑城乡一体化和社会发展能力明显提升
  高新技术在医疗卫生、教育、交通、生态环境、城市管理、城市建设、新农村建设等领域得到广泛应用,科技支撑能力显著提升,万元地区生产总值能耗、水耗以及污染物排放水平持续下降,城乡现代化、国际化水平进一步提升。
  四、重点任务
  (一)提升十大产业创新能力,推进产业结构升级与经济发展方式转变
  围绕新区产业发展规划,统筹全区科技资源,合理布局科技力量,全力打造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生物医药产业园、新媒体产业园、生产性服务业产业园、新能源汽车产业园、军民结合产业园、新空港产业园和国家现代农业科技城大兴园等特色创新园区,全力提升优势产业创新能力,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大力促进支撑产业发展,引导都市产业特色发展。
  1.重点提升四大优势产业创新能力
  (1)电子信息
  重点支持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移动通讯产业园、数字电视产业园、移动硅谷产业园、中芯微电子产业园和LED产业园等特色园区建设,推动产业发展与自主创新相结合,强化企业主体地位,提高创新投入和产出水平。对接国家和北京市电子信息产业相关重大专项,加快重大专项技术拓展应用,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
  集成电路。对接国家和北京市集成电路产业重大专项,突破32-28纳米制造工艺、18英寸硅片生产等行业关键技术;重点研发系统级芯片(SOC)、核心专用芯片等领域的关键技术和生产工艺;大力发展材料、封装和测试新技术。
  移动通信。对接国家和北京市重大专项,支持LTE/4G终端、芯片、系统设备、测试仪器仪表等高端通信设备的研发和产业化;支持超大容量超高速光纤接入网核心芯片技术、光纤与无线通信相融合的综合接入控制关键技术研发;支持新一代移动通信网、物联网、未来互联网及异构网络融合试验平台和产业示范基地建设。
  数字电视。支持新一代数字电视传输和信源技术研发,制订数字电视相关标准;支持交互数字电视全业务支撑平台、有线数字电视多功能综合业务运营支撑体系、数字电视中间件、运营传输网络架构等三网融合关键技术研发;支持三网融合接收终端、数字电视双向一体机、移动视频广播中的系统控制运营软件并形成相关设备。
  光电显示。支持薄膜晶体管液晶显示器(TFT-LCD)工艺技术研发。加强LED领域的材料、外延片、芯片、封装等关键技术和产品研发。支持8代TFT-LCD生产线建设,提升高世代TFT-LCD生产线的技术整合能力。
  新兴信息。支持物联网、云计算技术、数据备灾、业务持续管理等领域的研发和产业化;支持4G产业园建设,建立4G终端和系统设备研发测试平台和可靠性实验环境。加快电子商务、安全认证、测绘软件、卫星导航终端设备、工业级控制系统等核心技术与产品应用开发,为实现新一代移动信息产业的自主发展奠定基础。
  (2)生物医药
  整合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和大兴区生物医药产业资源,以北京亦庄生物医药产业园、大兴生物医药产业基地为核心,对接国家"重大新药创制"科技重大专项、《北京生物医药产业跨越发展工程(G20工程)实施计划》和中关村"十百千"工程,支持和培育一批重点企业。打造"国际企业花园",加速推动产业集聚、产品延伸和技术升级,形成较为完整的生物医药产业链条和产业配套能力。
  现代中药。支持中药生产中的提取、分离、精制和新型制剂技术开发;充分发挥亦庄药谷在中药和天然药物领域的优势,大力推进中药现代化,提升产品质量;加快名优中成药的二次创新和名医名方的深度开发,积极开发并储备一批新药品种。
  基因工程药物和生物药物。重点发展疫苗、诊断试剂、基因工程药物,集中力量发展重大传染病诊断试剂,鼓励创新型基因治疗药物、长效蛋白药物、治疗性单克隆抗体药物等产品的发展,推进生物芯片的成果转化及产业化进程。
  化学药领域。围绕癌症、肿瘤、心脑血管病、糖尿病、肝病等重大疾病和传染病的防治,加强创新药物、抗肿瘤药物、心脑血管疾病治疗药物、靶向给药的新型药物制剂等的研发。
  医疗器械制药设备。重点发展针对重大疾病的急救、诊疗与康复设备、数字医学影像设备、介入型材料、人造器官、组织工程、生命支持系统等。
  (3)装备制造
  发挥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的辐射带动作用,加快从加工装配为主向自主研发制造延伸,按照产业集聚、规模发展和扩大国际合作的要求,加大重大装备制造产业项目的引进力度,推动装备制造业聚集发展。
  光学仪器。以激光晶体、激光器开发及产业化为基础,以激光加工工艺研究及成套设备开发为重点,支持激光成套设备基地建设;以具有生产条件的行业应用为突破口,大力推进激光加工技术及成套设备在工业生产中的推广与应用;支持大功率激光加工装备产品研发及产业化;支持工业机器人应用系统的研发、生产与推广应用,鼓励服务型机器人的开发与应用。
  电子专用装备。研究开发大型精密装备的设计、制造与集成技术,支持系统可靠性设计技术、系统模拟仿真技术、图像识别及自动对准技术等关键技术的开发;开发等离子刻蚀设备、太阳能电池制造设备和六代线及以上TFT-LCD制造设备;鼓励发展先进气动元件生产基地建设和先进液压元件产业化项目,支持核辐射成像探测等其他先进高技术装备研发及其产业化项目。
  轨道交通装备。支持开展高速动车组、轨道交通设备关键技术与设备研发,在引进消化的基础上,实现关键技术突破和设备的国产化,争取轨道交通设备研发和生产企业落户,形成完整产业链。
  (4)汽车制造
  支持汽车产业关键技术突破和规模化发展,重点支持新能源汽车产业化。以北京新能源汽车科技产业园为基地,争取对接国家"十城千辆"电动汽车推广应用工程及国家与北京市重大项目落户新区,打造国内技术领先、产业规模最大、实力最强的新能源汽车、特别是纯电动轿车研发和生产基地。
  整车与关键零部件。围绕车身、底盘、发动机等重点领域,加强悬架系统及车桥总成、座椅系统、气动元件、液压能力再生装置、电控喷油等关键技术和产品研发。
  汽车电子。加强汽车电子控制装置、车载电子设备、汽车网络平台等领域的技术研发,推进发动机控制系统、底盘电子控制系统、车身电子控制系统、数字娱乐系统、信息导航系统、实时监控系统等领域的技术研发。
  新能源汽车。以纯电动汽车和混合动力汽车为重点,围绕动力电池及管理系统、电动汽车充电、动力总成控制系统等关键技术和设备加强研发。推动北京市新能源汽车工程技术中心和整车开发平台建设,提升新能源汽车整车及关键零部件的工程化能力,实现自主品牌的纯电动轿车规模化生产。支持和推进新区新能源汽车应用示范运营基地建设。
  2.加快培育和发展三大新兴产业
  (1)新能源和新材料
  强化自主创新,加强太阳能硅片、光伏发电系统等产品的研发,力争在关键技术、核心装备、系统集成能力上取得突破进展。对接国家和北京市新材料领域重大专项,以新材料制备、材料成型、材料表面处理、改性、复合加工等共性关键技术为主攻方向,加强材料设计、制造工艺控制、材料在线检测分析等关键技术的研究开发,加速推进新型功能材料、新能源材料的产业化。
  新能源设备。加快国家火炬计划北京大兴节能环保特色产业基地建设,培育发展节能环保特色产业集群和创新集群。加强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MW级风力发电机组的总体设计、电控系统、测试技术、总装技术及关键零部件的设计制造技术等的研发。支持新型能源发电成套设备、医疗废弃物处理设备、生活垃圾处理以及环境净化处理设备、天然气专用压缩机组和天然气储运设备等产品开发和产业化。
  新能源材料。支持基于新能源汽车、电子产品的新型电池材料的研发和生产,包括新型燃料电池、聚合物锂电池等新型电池产品,促进相关产业互动融合发展。大力推进新能源材料的产业化,加快符合节能环保和市场需求的太阳能新材料规模化扩张,带动新型材料行业的发展,培育新能源材料优势特色产业群。
  新型建材材料。加快超白玻璃等建材的规模化生产,提升产品产能;促进超白玻璃等建材材料在产业链下游的能源应用领域扩张,加强太阳能光伏电池、光电幕墙等新型材料的配套产业发展。
  生物医用材料。大力发展纳米生物材料,包括医用植入和修复材料,以及诊断检测试剂;组织工程和再生医学材料,重点研究发展生物相容性好、细胞特异性材料及支架先进制造技术;仿生结构材料及智能生物材料。
  (2)航空航天
  坚持军民融合发展,吸引航天科工、航天科技等军工企业和研发机构落户,加快推进军事科技和工业的民用化,形成新型军民融合的民用产业集群和创新集群。
  航空装备。重点发展通用飞机配套产品和零部件生产,发展公务飞行、商用飞行、空中游览、私人驾照培训、应急救灾、科研实验和工业服务等多种领域的通用航空服务。支持飞机关键配套产品项目,吸引其他民营通用小飞机零部件制造业企业发展。
  卫星制造与应用。重点开展卫星技术研发,推动应用卫星技术的产业化进程;加强向服务型转变,发展面向灾害、远程教育、远程医疗、移动通信等方面的应用。推动航空制造及非航空民品等产业化项目实施,并吸引配套生产性服务企业落地。
  (3)文化创意
  加快沿南中轴路延长线地区的文化创意产业发展,重点建设国家新媒体产业基地。以综艺节目制作为发展先导,突出综艺和资讯节目制作,聚集产业链上、下游产业要素。推动集聚区科技基础设施建设、产业服务平台建设,吸引中央大型文化项目落地新区。探索合作办学等多种途径,为文化创意产业和其他产业的持续发展提供不同层次的经营、管理和技术人才,实现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影视制作。依托CCTV等媒体,打造"北京国际影视特效和动画外包服务平台",建设管理和运营系统、设备系统、产业信息系统、培训系统和北京Hollywood实验室等公共服务平台体系,加强与全球影视特效和动画发达地区的联系与合作,促进影视节目制作外包业务发展和技术水平提升。
  动漫网游。吸引和扶持具有良好成长性、原创能力强的动漫企业,打造以原创为核心竞争力的动漫产业链。搭建游戏技术支撑平台,促进动漫创意、设计、制作和外包企业、衍生品制作和生产企业、国内外发行公司、电视媒体、版权交易企业间的联系和沟通,构建顺畅的动漫产品发行、交易、播放渠道。
  数字出版。依托新媒体、新技术和宽带网络,出版融合图文影音的资讯、视频、动漫、图书、音乐等多媒体内容,积极探索和开展网络教育资源服务、电子书刊、应用数据库、电信增值业务、数字电视、动漫等新媒体商业化运营。
  文化休闲。支持和鼓励创意文化旅游、数字文化旅游发展领域,积极引入优秀文化创意成果,增进游客的体验值,打造一批特色鲜明文化主题的旅游景点。重点支持竞技休闲、竞赛表演、电子竞技、数字体验、体育健身等项目领域,着力建设文化体育休闲产业孵化器,推动星明湖文化体育休闲产业园建设。
  3.积极引导三大支撑产业转型升级
  (1)生产性服务业
  依托地铁大兴线沿线,围绕现代制造业、战略性新兴产业、临空产业和都市产业需求,推进设计服务业、商务服务、金融服务、物流服务等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建设一批特色服务业聚集园区。
  设计服务业。对接北京市申报"世界设计之都"和"首都设计产业提升计划",重点推进企业成长、市场培育、人才建设、国际对接、品牌塑造和产业融合,着力发展家居家装设计、电子信息产品设计、工程咨询设计、装备制造产品设计及设计产品展示交易,推动北京(大兴)工业设计产业基地建设,培育一批龙头骨干企业,打造一批设计品牌,推出一批具有国际影响力的设计大师,推动大兴成为全市设计产业的重要基地。
  信息服务业。优化提升通信业、积极发展互联网及计算机服务业、做大做强软件产业、稳步推进数字电视产业、大力发展信息咨询业、加快推进信息化建设;加大政府信息公开和对咨询、呼叫中心外包等信息服务的采购力度,做好对信息服务业企业总部的服务,加强网络版权保护,推进信息化标准建设。
  现代物流业。加强物流基础设施建设,发挥京南物流基地、马驹桥物流园以及规划中的北京新机场等重大项目的指引带动作用。重点发展汽车物流、IT行业物流、农产品物流、医药物流、图书物流、冷链物流等行业物流。积极发展航空快递运输、集装箱运输、多式联运、第三方物流、物流咨询和国际货代等高端物流业务。大力推动网络技术、信息传输技术等科技的应用,提升以物流、批发业为主的流通服务业的现代化水平。
  商务服务业。制定相关优惠政策,加强对外交流合作,吸引先进的商务服务企业入驻;积极搭建平台,推动成立产业联盟,整合资源形成合力,形成完善的商务服务业发展促进体系。
  (2)科技创新服务业
  按照"多功能、全流程、高端业"的发展定位,大力促进面向科技创新的新兴服务业态,加快建设"四大板块、三大组群",培育科技研发服务、科技金融、科技信息和科技商务服务,扶持孵化器、产业化基地和工程技术平台的专业化和综合化发展,打造面向环渤海区域的科技创新服务领航区。
  研发服务业。重点推动电子信息、生物医药、新能源汽车、新材料、文化创意服务等领域的高端研发服务业发展。积极培育一批具有较强市场竞争力的本土民营研发服务企业,积极承接国际研发外包订单。大力吸引跨国公司研发中心,国外大型研发服务企业总部和分支机构入驻大兴。
  科技金融服务业。争取国家和北京市有关支持创新创业的外汇管理和科技保险政策在新区先行试点。支持境内外股权投资、创业投资机构在新区聚集和发展,支持境内外个人和机构开展天使投资业务,支持由社保基金、保险资金、大型企业及其他投资机构出资的股权投资基金的设立和发展。创新信贷产品与服务,建立企业贷款风险补偿资金,鼓励小额贷款服务机构发展,完善投资机构、担保机构和商业银行间的联动机制。加强企业信用体系建设,规范发展信用评级、资产评估、融资担保、投资咨询等科技金融中介服务。
  科技信息服务业。对接北京"中国技术交易信息服务平台"建设,整合科技咨询、投融资、科技条件、生产力促进、知识产权等各类科技中介服务资源,为企业技术创新提供全程科技信息服务。
  科技商务服务业。依托各类科技中介行业协会,推进"科技中介机构信用体系"及"科技中介机构及人员执业准入制度"建设,探索建立信用评级、人员准入、行业准入等规章制度以及各类服务标准和规范。对接北京市科委工作,协助区内科技商务服务企业和机构开展"北京地区技术转移示范机构"、"北京市高新技术产业专业孵化基地"和"北京市级大学科技园"等认定工作,提高全区科技商务服务水平。
  (3)都市产业
  完善政策,引导都市型现代工业和农业瞄准国际大都市和向中国特色世界城市迈进的需求,开展技术改造和创新,实现产业升级,突出新区特色。
  都市型现代工业。加快淘汰高物耗、低效率等落后工艺和设备,加快信息网络技术、先进制造、节能降耗等高新技术在服装时尚产业、绿色食品产业、印刷包装、塑料制品等的推广应用,打造文化、时尚、健康的新兴高端产业,实现都市型现代工业向低碳绿色经济发展。
  都市型现代农业。着力转变设施农业、观光农业向生态农业、农产品深加工及流通业的发展,引导企业从生产环节向价值链高端的研发、设计、营销环节延伸,拓展农业加工、农业休闲、农业物流等新的发展空间。着力支持无公害、绿色、有机农产品和高端农产品研发,创建名优品牌。探索都市型农业、高技术服务业、现代商贸及生态旅游资源整合机制,打造大兴整体休闲旅游品牌。
  (二)实施八大重点科技工程,依靠科技进步引领经济社会发展
  1.产业创新"千百十"工程
  围绕做强优势产业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需求,加大引导性科技资金的投入,在高技术制造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领域,选择一批创新型企业给予重点支持,培育一批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千亿元规模企业、产业带动力大的百亿元规模企业和高成长的十亿元规模企业,加快产业创新和发展方式转变进程。
  (1)"大旗舰"打造工程。围绕区域主导产业和新兴产业领域,打造一批"大旗舰"企业,发挥其创新引领作用。吸引一批国内外行业龙头企业、总部或研发机构,培育一批具有较强国际影响力和行业影响力的领军品牌企业,或引进一批具有国际领先水平、产业带动效应明显和规模化前景的重大科技成果;筛选一批市场前景广阔、高附加值、行业带动性强的重大创新产品,加速其研发创新和产业化进程。力争到2015年,产值在十亿元以上企业数量达到50家,百亿元以上的企业数量达到10家,千亿元以上的企业数量达到2家。
  (2)"小巨人"孵育工程。增强对创新创业企业、科技型中小企业的扶持能力,支持中小企业跨越"死亡谷",步入快速成长轨道,打造一批"小巨人"企业。力争在"十二五"期间,培育100家以上高成长性的"小巨人"企业,新增800家以上科技型中小企业。
  (3)设立科技创新专项资金。区政府统筹安排财政专项资金,设立科技型中小企业创业孵育种子资金,加大对初创企业、科技型中小企业的先期投资引导,吸引天使投资、社会资金进入;设立科技成果引进专项资金,以股权投资等方式为重大科技成果产业化项目落地提供资金支持,带动战略投资者、创业投资机构等社会资本投入,吸引国家、北京市及国内外科技成果在大兴落地和产业化。力争在"十二五"期间,孵育一批产值过千万元的企业,培育一批产值过亿元的科技型中小企业,发展一批产值在十亿元以上的企业。
  2.特色创新平台打造工程
  整合和优化配置首都科教智力资源,全力打造"一区六园"和国家现代农业科技城大兴园的具有南部特色的科技创新平台,合理布局科技力量,形成从研发、孵化、转化到产业化完整的科技创新体系,跨越式推进北京南部高技术制造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集聚区发展。
  (1)打造北京亦庄国际先进制造技术创新中心。贯彻"科技强区"战略,发挥北京亦庄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的领航作用,建设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展示"北京亦庄"品牌,全力打造北京亦庄国际先进制造技术创新中心。
  重点围绕主导产业,扩展企业发展与市场结合的接口,转化首都科教智力优势为产业创新优势,建立高校或研究院所先进制造创新园区,追踪高新科技前沿领域,促进新区高技术制造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在国内率先发展。
  依托龙头企业,重点培育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鼓励企业、高校、科研机构合作共建国家级工程技术中心、工程研究中心、博士后流动站和重点实验室等创新载体,扶持创新集群化发展的基础性科研、共性技术与关键技术的开发,促进高技术制造业、新兴产业等领域的创新集群化发展,提高集群内创新要素及创新网络的协同互动和产业创新效率。
  (2)搭建七大产业集群共性技术创新平台。依托生物医药产业园、新媒体产业园、军民结合产业园、生产性服务业产业园、新能源汽车产业园、新空港产业园和国家现代农业科技城大兴园,搭建七大产业集群共性技术创新平台。
  重点支持生物医药、新能源、电动汽车、电子信息、装备制造等战略性产业领域具有较强研发和辐射能力的大型企业与国内外知名高校、科研机构和企业组建战略联盟,联合组建产业研发平台,积极争取中央在京企业、跨国公司研发中心、研发基地和企业技术中心落地新区,开展行业共性技术研发和转化,形成一批科技合作示范基地。
  完善大型科学仪器设备共享服务平台、科技创新数据服务平台、中小企业专利易检信息平台、专利经营网络平台、科技信息交流平台等信息平台服务功能,推进资源的开放和共享,提升行业整体研发支撑能力,提升科技创新及产业化全链条的平台支撑能力。
  (3)积极建设专业化创新创业孵化平台。建立适合科技企业发展的孵化新模式,积极支持和引导科技企业孵化器专业化、市场化、社会化发展,探索"专业孵化+创业导师+天使投资"孵化模式,推动孵化联盟和服务网络建设。
  建设一批专业化的特色孵化器。推进海外学人创业园及科技孵化器建设,以孵化增值服务为重点,探索"政府主导、合作共建、民营运作"等多元化孵化器建设模式,创新孵化器管理和运作模式,完善孵化器服务链条。力争到2015年,通过自建、合作、联营等方式,在生物医药、数字电视、新能源等重点行业领域建设5-10家专业孵化器;新增入孵科技型企业800-1000家,孵化资金总额1亿元以上,力争为100家以上在孵企业提供投融资服务。
  孵育一批"专、特、精、新"的技术和项目。面向海外领军人才、高科技创业团队、开发区内外企业和机构,征集和遴选一批"专、特、精、新"的技术和项目,建立"重点孵育新技术和新项目库"。
  (4)健全建立科技成果产业化服务平台。打造技术与资本高效对接的服务平台、科技成果产业化支撑平台、股权激励改革试点工作的操作平台和技术成果转移转化的综合服务平台,促进重点领域的关键技术引进和产业化合作,培育并促成一批国际技术转移及产业化项目在新区落地。
  3.高端创新人才集聚工程
  加大科技领军人才、专业技术人才、科技管理人才等人才队伍的引进和培养力度,建设高层次人才队伍。
  (1)制定落实创新型人才培养计划。根据大兴区发展重点领域、重点产业的人才需求状况,以各类高校院所及创新基地、产业化基地等为依托,加快探索和完善聚才、育才、选才、用才的机制和办法,加大对高层次科技人才培养经费的投入力度。
  (2)积极引进国内外高端人才和研究团队。对接全市各类人才引进计划,围绕产业发展需求,采取团队引进、核心人才带动引进等多种方式,面向全球吸引和集聚更多的战略科学家、科技领军人才、科技企业家和高科技创业团队。
  (3)健全鼓励创新创业的分配制度和激励机制。加大高层次科技人才团队建设支持力度,制定高层次科技人才团队奖励办法。通过加大政府奖励,实行股权、期权、年薪制等多种方式,增强对关键岗位人员和骨干人才的激励。
  (4)完善人才发现与引进机制。建立全球范围内科技创新人才发现与引进机制;扶持一批本土大型猎头公司,跟踪国际科技创新人才,以提高发现和引进科技人才的效率和效果。
  (5)创新人才服务工作。积极争取突破人才流动中的区域、部门、身份、所有制限制的途径,完善高层次人才引进绿色通道。
  4.知识产权战略推进工程
  围绕全区经济社会各领域科技创新需求,全面实施知识产权战略,强化知识产权创造、运用、保护,加快知识产权专业服务机构建设。
  (1)强化知识产权创造。积极鼓励科研院所、高校、企业建立促进科技人员创造知识产权的激励机制;加大政府科技计划项目任务书中明确专利申请要求力度;鼓励和支持企业申报专利。
  (2)强化知识产权运用。完善知识产权质押贷款机制,加快知识产权质押融资试点,深化与金融机构合作。支持企业和产业技术联盟构建专利池,鼓励企业采取知识产权转让、许可等方式实现知识产权的产业化。支持企业以产业链为纽带形成标准联盟,共同推进技术和产品的应用与推广。设立知识产权转化专项资金,由政府引导,鼓励专业投资公司对具有自主创新性的科研成果、专利进行投资,促进成果转化和产业化。
  (3)强化知识产权的保护。筹建"知识产权法律维权中心";制定《大兴区专利行政执法方案》和《大兴区技术市场执法程序和流程》,建立知识产权纠纷快速调处机制;建立不同领域的知识产权侵权预警和风险防范机制;建立高效的执法协调机制、情况通报机制和沟通对话机制。
  (4)加快知识产权专业服务机构建设。通过研究制定促进代理机构发展的优惠政策、建立知识产权中介机构诚信管理体系等方式,推动知识产权代理、评估、法律援助等专业中介服务组织体系建设。建立健全知识产权交易网络,规范和完善技术产权挂牌竞价、交易、结算、信息检索、政策咨询等服务功能。
  5.科技金融体系创新工程
  围绕增强科技创新能力、促进重大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支持企业做强做大的战略目标,优化投融资环境,完善投资、担保、贷款的联动机制,建立并完善政府资金与社会资金、股权融资与债权融资、直接融资与间接融资有机结合的科技金融体系。
  (1)完善科技信贷支持体系。研究制定知识产权质押贷款贴息、业务风险补贴等政策措施,扩大知识产权质押贷款规模;积极支持金融机构开发集合信贷产品,对技术联盟、战略联盟、销售联盟,或是紧凑的上下游企业自律组织联盟进行集合授信支持;鼓励金融机构开展软件外包贷款、集成电路贷款等产品和服务创新,采用股权质押贷款、保理、融资租赁等多种融资手段,拓宽企业融资渠道;鼓励金融机构对重点科技项目提供专业化的融资咨询服务。
  (2)拓展科技企业市场化融资渠道。集中力量培育一批创新能力强、成长快、前景好的优质企业,加强培训辅导与上市资助,鼓励开发区企业登陆中关村代办股份转让系统、创业板、主板及国际资本市场;建立健全与银行间市场交易商协会的全面合作机制,利用北京市在银行间市场为科技企业融资的绿色通道,鼓励区内科技企业发行短期融资券、中期票据等债务融资工具,充分利用银行间市场融资;积极推动开发区科技型中小企业发行集合债券。
  (3)健全科技保险创新体系。鼓励保险机构将保险服务拓展到企业成长各个阶段,扩大保险覆盖面;探索建立政府采购首台(套)重大技术装备、自主创新产品首购风险的保险补偿机制;鼓励区内保险机构建立科技企业保险理赔绿色通道,提高科技保险理赔服务水平;鼓励新区企业、保险公司和商业银行联合开展国内外应收账款信用保险及贸易融资创新;加大与中国出口信用保险公司的沟通合作,鼓励其加大对区内企业的支持力度,对企业自身信用评级和海外买家资信调查费用给予优惠,对购买统保保险的企业给予保险费率优惠。
  (4)加强对科技成果产业化的投融资支持。积极落实国家对创业投资企业发展的优惠政策,探索设立创业投资引导基金,吸引保险机构、证券机构、大公司参与创业投资,吸引社会资金进入创业投资领域;推动境内外专业性风险投资公司或风险投资基金落户新区,培育形成一批具有高新技术企业管理经验和投资能力的天使投资者队伍,形成包括天使投资、风险投资、私募股权在内的创业投资体系。积极发展并购、兼并等资本运营形式,促进企业股权的流动;以股权投资方式引导和鼓励企业和民间资本推动国家科技重大项目、重大科技成果落地产业化。
  (5)优化科技金融创新的配套环境。积极利用北京市科技企业信用信息系统,加强科技企业信用环境建设;组建科技信贷风险评估咨询专家库,建立科技信贷风险评估专家咨询机制,为商业银行审批科技企业贷款提供专家人选。搭建金融机构与研发机构、科技企业的对接平台,吸引科技要素和金融要素集聚,实现科技与资本的良性互动。
  6.社会发展科技惠民工程
  "十二五"期间,新区经济社会发展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全区城市化进程加快,需以先进的科学技术为支撑,加快社区发展、交通安全和人居环境等领域的科技进步,提高城市精细化管理水平,建设宜居新区。
  (1)现代社区。加快先进适用技术在社区安全、健康、便民等领域的应用,促进村庄社区化建设,推动社区建设升级,创新社区服务,提高社区服务水平和质量,满足居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显著改善民生,提升社会和谐发展水平。
  (2)医疗卫生。支持建立城乡社区保健综合信息咨询服务平台、传染病预警和监控系统,提高医疗和管理的服务水平。支持建立突发公共事件监测与预警系统、医疗救治资源管理系统,提高应对各类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的能力。围绕地区性重大疾病,开展防治技术研究,推动全民防病、保健工作。
  (3)智能交通。支持围绕大兴新城、亦庄新城、新航城间快速公交线网交通规划及公交智能交通系统开发;支持智能交通综合信息平台和智能交通管理指挥系统、基于智能交通的城市交通评估系统及评估方法研究;推广智能交通与绿色交通技术,优化大兴区交通运输管理信息网,逐步实现交通指挥管理信息化和网络化,形成布局合理、管理科学、信息实时的交通管理系统。
  (4)信息基础设施。支持城乡信息化建设,支持网络化基础信息共享技术、基础数据获取与更新技术、多维建筑与模拟技术、城市运行动态监测技术、应急和联动服务技术开发。
  7.低碳绿色新区建设工程
  围绕全区"三城、三带、一轴、多点、网络化"建设需求,促进物联网、云计算、节能减排、低碳技术、生态技术等新兴技术在城乡建设中的广泛应用,创建生态良好的人居环境,用科技促进低碳绿色家园建设。
  (1)智慧绿色低碳大兴。推动物联网、云计算、智能电网、新能源、建筑节能等先进适用技术的推广应用,建设融低碳技术、低碳生活于一体的低碳示范区,推进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国家生态工业示范园和太阳能光伏发电集中应用示范区建设。支持节能环保型建筑材料、保温材料以及绿色装饰装修材料的开发应用,加快节能、节地、节水生态住宅建设,提高住宅产业的科技水平,创造健康、文明的居住环境。
  (2)绿色生态。围绕南海子公园和南中轴森林公园的建设运营要求,开展水体污染控制与生态构建的技术集成研究,形成水环境质量改善的技术应用体系,建立水生态、水景观和水文化科技工程示范。围绕永定河绿色生态发展带建设的关键问题和技术需求,依托重大工程,深入开展湖泊水体污染控制与生态修复技术的研究开发和集成应用,建立科技示范工程。
  加强环境质量监测预警技术、水资源保护与开发利用、城市大气污染减排技术、垃圾废弃物等资源化利用技术、重污染行业清洁生产集成技术等研究,开展科技成果示范应用,建立循环发展的技术示范模式。
  (3)新农村建设。加大农村污水处理、农村生态环境改善、新能源开发利用、农村医疗卫生等领域技术的推广,发挥科技的支撑和推动作用;进一步改善农村生态环境和民生状况,缩小城乡生态和民生差距,加快城乡一体化步伐。
  8.全民公众素养提升工程
  全面落实《全民科学素质纲要》,继续实施全民科学技术普及行动,加强对新区公众科学素养研究与培养,营造社会化科普平台,强化科普基础设施建设,大力开展关于创新的宣传教育,构建科学和创新创业的良好氛围。
  (1)对接北京科学中心建设,加快启动新区科技馆建设,提高基层科普基础设施的整体服务能力。
  (2)加强与市科普工作联席会的工作联动与科普项目对接,完善政府主导、社会参与的科普投入机制,针对现代制造业、战略新兴产业和都市工业建立一批科普示范基地。
  (3)以创建科普社区载体为突破口,以社区科普工作室为重点,传播科学知识、科学精神、科学思想、科学方法,提高广大城镇居民的科学素养,逐步营造良好的社区科技氛围。
  (4)大力发展科普旅游,开拓科普产业发展的新形式、新途径。充分利用中国西瓜博物馆、葡萄博物馆、梨博物馆等资源,以及科普示范村、农技推广和科技入户示范工程等科技成果的展示,打造生态科普教育、科普旅游路线。
  (5)鼓励支持新区青少年参加国内外科技创新活动,帮助青少年树立爱科学、讲科学、用科学的思想,激发科技创造力。
  (三)加强四大科技体制机制创新,提升区域科技创新效率
  1.紧密对接中央和北京市科技资源
  建设国家和北京科技重大专项和产业化项目配套服务基础设施,建立重大项目落地服务和审批绿色通道,提高服务水平和效率。积极吸引在京科研院所和高校重大科研成果在新区落地和产业化,加强与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的对接协同,深入与技术交易、产权交易机构的合作。争取市委市政府支持,建立"院(校、部)区科技合作"工作小组联席会议机制,构建"院(校)区科技合作"长效机制,建立健全创新成果的发现机制、筛选机制、资本对接机制,形成央地共同"挖掘、策划、遴选"重大科技合作项目和成果的工作机制。
  2.全面推动科技创新区域开放合作
  探索建立环渤海区域和京津冀区域发展科技管理协调机制,建立区域间科技要素流动机制,推动信息互通、科研条件共用、科研成果共享和联合科技园区建设,积极开展和推动科技协作与交流,联合解决区域发展中的重大科技瓶颈问题,增强对区域的辐射带动作用。
  3.深入推进新区科技行政资源整合
  推进大兴区和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科技行政资源整合进程,完善科技管理体系,消除创新发展的各种体制障碍、通过体制机制创新、带动科技创新,提升科技创新活力。构建两区科技资源协同运行机制,统筹科技发展的重大战略目标,组织和整合创新资源,提高资源配置效率。
  4.大力提高科技创新管理服务水平
  加大推进科技管理手段现代化,建立科技计划管理平台及其信息支持体系。建设和完善科技项目、科技成果、科技专家、科技条件、科技政策、科技信用等各类科技资源信息数据库。
  五、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统筹科技创新
  进一步加强区委、区政府对科技工作的领导,成立"科技强区"领导小组,建立健全全区科技工作的统筹协调机制和联席会议制度,细化分解规划任务,建立规划考评机制,对规划实施情况进行评估和监督,着力推进规划落实。
  加强各职能部门的沟通协作,健全推动科技创新的联动机制。探索建立跨部门、跨行业、跨领域的新型科技管理体制,以科技创新政策制定和重大科技项目实施为纽带,加强新区科技管理部门与其他职能部门之间、与其他相关单位之间的合作,建立联动工作机制,发挥共同推动科技强区的合力效应。
  (二)加大科技投入,建立增长机制
  推进多元化投入体系建设。全力推进"政府引导、企业支撑、社会参与"的多层次、多渠道科技投入多元化体系建设。
  提高政府科技投入力度。建立科技投入稳定增长机制,加强科技经费统筹使用的力度,提高统筹效果。建立科学有效的政府科技投入绩效评价体系,准确评价财政科技投入的绩效,优化投入结构。
  引导企业加大科技投入。充分发挥财政投入、税收优惠等政策杠杆作用和严格监管企业匹配资金执行情况,引导企业不断加大研发投入。
  引导全社会加大科技投入。大力发展科技金融,支持天使投资、创业投资、股权投资在大兴聚集发展,逐步完善覆盖技术创新全过程的金融服务体系。综合运用政府补助、股权投资、事后补助、贷款贴息、政策性担保及风险投资引导基金等多种方式,推进银企合作,加大金融机构对科技活动的支持力度。建立适合科技型中小企业特点的风险评估、授信尽职和奖惩制度,加大对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的资金扶持力度;加快建设面向中小企业的投融资体系,激励中小型科技企业创新创业。
  (三)落实财税政策,完善政策体系
  落实国家、北京市相关财税激励和自主创新产品政府采购政策,进一步完善配套政策,创造激励创新创业的政策环境。
  落实财税激励政策。研究落实企业研究开发费税前扣除和企业职工教育经费计提税前扣除等政策,激励企业加大科技投入,真正成为创新主体。
  落实自主创新产品政府采购政策。加大政府采购自主创新产品试点工作力度,支持更多有条件的企业进入自主创新产品目录,通过首购、订购、首台(套)重大技术装备试验和示范项目、推广应用等方式,推进自主创新产品在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中的广泛应用。
  进一步完善科技创新体系。全面落实国家、北京市、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和大兴区关于科技进步和创新的一系列政策法规,确保现有政策的充分有效实施。完善和落实创业投资、技术产权交易、科技中介机构、创新平台建设等配套政策,加大激励科技成果转化、体现技术参与收益分配的政策力度,创造激励创新创业的政策环境。
  (四)完善体制制度,强化监测统计
  完善区域科技统计指标体系,完善统计方法,规范统计口径,做好区域科技发展的统计分析与监测,监测重大专项、各主要科技计划进展情况和各项政策落实、实施效果。设立专项统计工作,侧重反映科技成果转化、科技中介机构发展和科学普及工作等方面的进展情况。进一步加强科技统计分析和统计数据的预测工作,利用统计信息资源进行综合分析,加强针对科技工作中的重点工作和热点问题的分析研究工作。完善数据预测与估算制度,突出部门间的相互协作,实现数据关联和指标集成,建立部门间的联动与合作协调机制,提高数据的时效性。


相关附件:
相关新闻:
· 北京市“十二五”时期科技北京发展建设规划(2011-11-14)
· 北京市大兴区和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2017-09-22)
bet36365官网
北京市bet36365官网
电话:(010)69244954 69207716(大兴区知识产权局)  E-mail: dxkw@dxic.gov.cn
京ICP备15023992号  京公网安备11011502002493